加强财政金融支持 九部门发文扩大服务消费
放宽中高端医疗等市场准入 对服务业经营主体财政贴息
9月16日,商务部等9部门对外发布《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政策措施》),从五个方面提出19条举措,积极培育服务消费新的增长点,包括“支持文博场馆创新办展方式,其收益可按规定用于绩效激励”“放宽中高端医疗、休闲度假等领域市场准入”“聚焦与居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服务消费领域,对服务业经营主体给予财政贴息支持”等。
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付一夫认为,《政策措施》在更好满足服务消费需求,激发市场潜力的同时,也为教育、医疗、文化、旅游等服务业细分领域带来新的发展机遇。资本市场方面,以上相关行业企业预期将得到改善,有望吸引资金流入,带动服务消费类上市公司估值修复。
具体来看,《政策措施》从培育服务消费促进平台、丰富高品质服务供给、激发服务消费新增量、加强财政金融支持、健全统计监测制度五个方面进行部署。其中,丰富高品质服务供给方面,共有8条举措,着力最多。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宏观经济研究室副主任邹蕴涵表示,服务消费领域长期存在优质供给不足的问题,很难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高品质、高水平服务需求,供不应求的问题较为突出。《政策措施》将丰富高品质服务供给作为重要目标,切中了制约服务消费潜力释放的“命脉”。
《政策措施》提出,支持文博场馆创新办展方式,其收益可按规定用于绩效激励,根据工作成效合理核定绩效工资总量。邹蕴涵认为,长期以来,我国相当一部分文博场馆属于一类事业单位,不得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相关收益也不能留存,其积极性没有被充分激发。这一措施相当于推进了一场文博场馆改革。
“此举有望加快推动文博场馆从传统的收藏、研究和教育的文化机构走向综合职能的文化休闲场馆,以更有效的激励机制推动其在资源整合、深度挖掘、产品创新、优化体验等方面作出更多努力,从而更好地释放此类场馆的发展潜力,为消费者提供更多优质精神食粮。”邹蕴涵说。
《政策措施》还对放宽市场准入作出安排。在付一夫看来,政策明确放宽中高端医疗、休闲度假等领域市场准入,减少限制性措施,降低门槛,有利于吸引更多外商投资、民营资本进入,活跃市场,给消费者更多选择。
值得注意的是,《政策措施》对资金支持作出具体安排,提出“统筹利用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各类资金渠道,支持符合条件的文化、旅游、养老、托育、体育等服务设施建设”“聚焦与居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服务消费领域,对服务业经营主体给予财政贴息支持”等。
付一夫指出,钱从哪里来,一直是政策落地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政策措施》通过贴息、风险补偿等方式降低企业融资与消费者消费的成本,并利用政府投资和专项债支持文旅、养老等基础设施建设,为企业经营和消费体验提供坚实保障。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也表示,养老、托育、家政等一直是民生短板,也是发展机遇。政策引导资金流向这些领域,以及数字消费、文娱体育等蓬勃发展的新业态,既“补短板”又“锻长板”,丰富服务消费供给,推动市场扩容提质。
另外,《政策措施》提出,支持地方通过新设或纳入现有风险补偿专项资金等方式,分担消费信贷风险,开展重点领域消费贷款贴息。董希淼认为,消费信贷支持和财政贴息可以直接降低居民和企业的融资成本,并产生较为明显的带动效应。他给出一组数据,此前出台的个人消费贷款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双贴息”政策,年贴息比例1个百分点,预计100亿元的贴息资金最高或可带动1万亿元贷款流向消费领域。如果地方政府对属地金融机构采取贴息措施,政策效果将更显著。(记者 王文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