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统农户“单打独斗”,到党建引领“抱团振兴”;从“靠天吃饭”的困境,到智慧大棚结出“数字果实”;从时令鲜果短暂畅销,到全年无休的产业链增值……浙江绍兴上虞区以党建为引领,系统推进党建链、科技链、产业链“三链”深入融合,绘出党建强、产业兴、百姓富的新图景。
秋风送爽,猕猴桃飘香。在上虞区章镇镇,山明水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何东明看着最后一批猕猴桃被装上冷链车,终于松了一口气,“今年不仅全部卖完,价格也很不错。”而几年前,他还为销路发愁。转机来自党组织的力量。2021年,在章镇镇党委推动下,何东明与周边5家种植户组建合作社,统一品牌、共享渠道、共建标准。
如今,通过合作社党建联建,上虞区特色产业逐步实现统一标识、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加工,有力提升了产品的竞争力。
在盖北镇的葡萄种植片区、驿亭镇的杨梅种植片区,连片的智慧大棚整齐排列,葡农、梅农们依托物联网系统,亩均收益明显提高。梅农冯常斌打造的80亩智慧大棚,实现温、湿、光照精准调控,精品率提升40%。
据悉,上虞已组建8个科技服务团队共43名科技特派员,农技指导初步形成“全面覆盖、局部突破”的服务新格局。
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是上虞推进共富的关键抓手。在驿亭镇新横塘村的绍兴虞之梦食品有限公司,经过速冻粉碎、冷榨灭菌等工艺,一批批果汁、果酒、果粉等杨梅衍生产品纷纷走下生产线。盖北镇联合谢塘镇,以“葡萄+蜜梨”为主打,推出集美食、美景、乐游、乐创于一体的文旅线路。
曾经无人问津的猕猴桃树枝,如今也成了宝。章镇镇利用猕猴桃树枝开发出的“逗猫棒”,月销超20万根。“需求太火爆,我们把制作分散给村民们,大家一起致富。”绍兴上虞永昌木业有限公司负责人竺玲玲说。
上虞区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党建链凝聚合力、科技链驱动创新、产业链拓展空间,不仅破解了农业“小散弱”的难题,更激活了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记者 岳德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