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2025华夏互联网与高血压AI医学创新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以“创新、共融、同铸健康中国梦”为主题,聚焦互联网、人工智能与高血压管理等前沿议题,汇聚医学、科技、人文等多领域专家,共同为推动“健康中国2030”战略实施献计献策。
开幕式由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张宇清教授主持。大会主席、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高血压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孙宁玲教授在开幕致辞中向所有医学同仁,特别是引领学科发展的前辈们致以崇高敬意。她特别提到97岁高龄的刘丽笙教授十年如一日的支持:“刘教授以她的人格魅力和学术坚守,为我们点亮了前行的路。”她强调,医学是终身学习的职业,而跨界交流正是推动医学进步的重要力量,这也是大会坚守十年的初心。
世界高血压联盟终身名誉主席刘丽笙教授指出我国学术发展中的关键问题:“目前我国在许多领域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但在医学学术领域,仍过度依赖西方标准。如果我们自己不培育、不支持自己的学术平台,又如何树立中国的学术自信?”她特别肯定了大会推动跨界交流、促进医学进步的价值。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从科技创新角度分享了实践心得。他介绍,近年来团队在血管内超声和冠脉支架等领域取得多项创新成果,每年超10万患者从中受益。“面对高血压这一心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人工智能和大数据让我们有望实现全天候监测、精准预测和个性化干预。”他期待本次大会能推动创新技术真正应用于临床。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顾问韩晓芳指出,高血压防治是关乎人民健康和社会发展的系统工程。“国家推动慢病防治下沉基层,正是‘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实践。”她充分肯定了分会十年来的工作,特别是在探索“互联网+AI+医学”融合创新方面取得的突破性进展。
大会特设TED演讲环节,多位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从医学伦理、星球健康、学术诚信、医者境界等多个维度,带来了一场有温度、有深度的思想盛宴。中国医学科学院袁钟教授以“知善知恶是良知”为题,引发全场对医学本质的深思。北京大学全球健康发展研究院刘国恩教授分享了正在构建的“星球健康坐标系统”,这一研究集成人类健康、动植物健康、生态健康和社会健康四大维度。《编辑学报》副主编游苏宁的演讲直面AI时代的学术诚信危机。游苏宁呼吁,在AI时代更要保持独立思考。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刘玉村教授从医者境界谈起,提出了做人的四重境界。他表示,中国社会的健康源于每个家庭细胞的健康,而医者不仅要治病救人,更要成为社会的健康细胞。
回顾十年历程,大会始终秉持“人文与学术并重、创新与实践结合”的理念,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跨界风格。站在十周年的新起点,华夏互联网与高血压AI医学创新大会将继续秉持“服务国家战略、推动跨界创新”的宗旨,进一步深化人工智能、大数据、远程医疗在高血压防控中的应用,为实现“健康中国2030”贡献专业力量。
孙宁玲教授所说:“让我们共同享受这场医学、人文、科技融为一体的盛宴。”这不仅是一场学术会议,更是一次跨界智慧的碰撞,一次面向未来的健康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