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科威特城9月17日电 中东战地手记|也门:战火下的失学潮与希望之光
新华社记者法里斯 尹炣
在也门塔伊兹省马费尔区的一个村庄里,几十个孩子正围坐在树下,认真地听老师讲课。“这里没有桌椅,也没有课本。我能做的,只是用最简单的方式教他们读写。”教师穆吉布·萨卜里语气平静,眼里却有掩饰不住的疲惫。
数年的战火,让也门很多地区本就脆弱的教育体系几近崩溃——教室坍塌,教材短缺,教师流失,大量儿童被迫失学。自从村里的学校在战火中被毁后,萨卜里和几名同事便在树下支起了这间露天“教室”。“我们已经好几个月没领到工资了,但只要孩子们还来,我就会坚持下去。”
“这是村里唯一的课堂,如果我不来,孩子们就完全没有学习的机会了。”萨卜里告诉记者,“我只能努力利用现有资源,好给孩子们一线希望。”
10岁的女孩阿米娜每天要走三公里的山路来这里上课。“我不怕远,怕的是有一天老师不再来了。”她说,自己最大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医生。
然而,并非所有孩子都能有幸进入课堂。村口,9岁的哈立德正牵着一头驴去打水。他告诉记者,自己也曾上过学,但家里需要劳动力,他只好辍学。
战火之下,教育已成为一种“奢侈品”。对也门的许多家庭来说,让孩子辍学去工作是一个痛苦的决定,但却是当下维持生计不得已的选择。
在塔伊兹市郊的一座难民营,记者见到38岁的法蒂玛,她带着四个孩子住在一顶破旧的帐篷里。
“大儿子15岁,只上过三年学,现在在市场上帮人搬货。二女儿还在读书,但我不知道能撑多久。”她说,难民营里的孩子大多因交不起学费或没有交通工具而辍学。
15岁的拉希布在马里卜市中心一个拥挤的集市上当摊贩。每天,他推着一辆破旧的三轮车,到集市上售卖烤制糕点。因为战争,父亲失踪,他和家人被迫流离失所,一直住在难民营。艰苦的生活条件迫使他辍学。“我无法完成学业,只能出去工作,挣钱养家糊口。”他说。
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也门地方教育部门的官员告诉新华社记者:“在持续的战火和经济崩溃中,教育已经成为许多家庭最先放弃的选择。孩子们要么去打工,要么被卷入武装冲突。”
在萨那市,记者遇到17岁的优素福。他在战争中失去了父母,但在亲戚的帮助下,坚持完成了中学学业。如今,他在当地一所社区学校担任志愿教师。“也许我一个人的力量有限,但如果能让哪怕一个孩子重新拿起书本,那就值得!”优素福说。
据联合国有关部门的最新报告,目前也门有超过450万学龄儿童辍学,数千间教室遭破坏、摧毁或被用于非教育用途。超过三分之二的教师自2016年以来没有收到固定工资或已停止教学工作。此外,也门还有大量儿童面临成为童工、被武装团体招募等各种风险。
战争中的失学潮不仅是也门当下的人道危机,更可能对也门未来的社会稳定与重建产生严重影响。没有教育的一代,可能意味着长期的贫困、失业和社会动荡。
“战争可以摧毁学校的建筑,却摧毁不了人们对知识的渴望。”萨卜里在树下的课堂里对记者说。他的身后,这些神情专注的孩子,仿佛也门未来的希望之光。